悠悠楠杉
使用循环批量处理NC文件并动态设置图表标题,nc程序循环指令
雨季来临前的村庄
关键词:雨季、村庄、老槐树、石磨、童年记忆
描述: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每到雨季来临前,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。他们修补屋顶、清理沟渠,而孩子们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嬉戏打闹。那棵百年老槐树见证了无数个雨季的轮回,也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。
清晨五点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薄雾还缠绕在山腰间,李阿婆就已经拄着拐杖走出了家门。她要去村口看看那棵老槐树——每年雨季前,她都会这么做。她说,树在,村子就在;树倒了,人心也就散了。
我跟着她慢慢走,脚下的青石板被夜露打湿,踩上去有些滑。路边的石磨静静立着,像一位沉默的老者,早已不再转动,却依旧守望着这片土地。几十年前,这石磨可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。妇女们天不亮就来排队磨米,一边推磨一边聊天,笑声能传到后山去。如今,电饭煲和超市取代了一切,石磨成了风景,只有雨水冲刷它时,才偶尔发出低沉的呜咽,仿佛在回忆往昔。
“今年的风向不对。”李阿婆突然停下,抬头望着槐树茂密的枝叶,“往年这个时候,燕子早就回来了。可现在,一只都没见着。”
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,树冠如伞,遮住了半条小路。树皮皲裂,像老人手背上的褶皱,却依然坚韧。树干上还刻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名字——那是我们小时候用小刀刻下的。我甚至还能认出自己的名字,旁边画着一颗歪心,写着“小芳”。小芳是我儿时的玩伴,后来随父母搬去了城里,再也没回来过。
雨季前的村庄总有一种特殊的气息。不是泥土的腥味,也不是草木的清香,而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与不安的氛围。男人们爬上屋顶检查瓦片,女人们把晾晒的腊肉收进屋,孩子们则忙着收集废弃的塑料布,准备堵住可能漏水的窗缝。整个村子像一台老旧但仍在运转的机器,每个零件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职责。
中午时分,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:“各位村民请注意,气象台预报,三天后将有强降雨过程,请大家做好防范准备。”声音沙哑,却是熟悉的乡音。这台广播机用了快三十年,外壳锈迹斑斑,可每次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。
我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,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,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照片。有一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村人合影,背景正是这棵槐树。那时树还没这么高,但已经很粗。照片里的人大多已不在人世,剩下的也两鬓斑白。时间像一场无声的雨,悄然淋湿了所有人的青春。
下午,几个孩子跑过来,在树下挖坑埋“宝藏”——其实是些玻璃珠和旧漫画书。他们笑着、喊着,完全不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雨可能会冲垮后山的堤坝。我看着他们,忽然明白为什么李阿婆每年都坚持来看这棵树。她看的不是树,而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岁月。
傍晚,乌云渐渐聚拢,风也开始变大。我帮李阿婆把院里的柴火堆盖好塑料布,她递给我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粥。“喝点吧,等雨下了,这样的日子就不多了。”她说这话时眼神飘向远方,像是在对谁说话,又像是自言自语。
夜里,我躺在老屋的木床上,听着窗外渐起的风声。墙角的漏水痕迹又加深了些,像一幅未完成的地图。我知道,明天一早,村里又会响起锤子敲打铁皮的声音,会有更多人在天亮前检查房梁、疏通水道。他们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,只是默默做着该做的事。
就像这棵老槐树,年年迎风而立,从不言语,却始终守护着这个小小的村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