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悠楠杉
Go语言使用bufio读取输入避免换行问题,go 读取输入
木门推开时响起的铜铃声总比电子感应器多三分人情味。老周用拇指抹开《雪国》扉页的灰尘,1987年版的铅字在阳光下微微凸起,像老人手背上的血管。这是本月第三次有年轻人来问这本绝版书,他总说"再看看",其实书架最底层还藏着两本未拆封的。
潮湿的霉味里混着宣纸和油墨的气息。靠窗的藤椅扶手上留着长期摩擦形成的包浆,附近中学的语文老师每天四点雷打不动要来坐半小时。她最近在读《城南旧事》,折角的书页停在"我们看海去"那章,玻璃罐里的茉莉花茶已经续了三次水。
收款台下的饼干铁盒装着1996年的借书证,钢笔字晕染开的蓝色笔迹里藏着消失的街道名称。有个穿驼色大衣的女士每月五号都来找航运地图,她父亲曾是这片的邮差。那些手绘的弄堂分布图上,铅笔标注的"王记裁缝铺"现在变成了24小时便利店。
暴雨天常有避雨的人站在外国文学区翻书。精装版的《尤利西斯》书脊渗出褐色水渍,去年台风季天花板漏雨的纪念。大学生小张在这里发现了1983年人民文学版的《围城》,定价0.78元的紫色印章旁,有人用铅笔写了"方鸿渐即你我"。
地下室堆着等待修补的民国课本,《常识》里"电报局"章节被撕去半页。老周用糨糊粘合《良友》画报时特别小心,那些穿旗袍的月份牌女郎纸脆得像苏打饼干。有收藏家出价三千要买整套,他总说"再放放",其实早把1936年那期送给了总来抄写广告词的美院姑娘。
最近总有人举着手机直播"探访古董书店",老周默默把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挪到了哲学类书架。穿汉服来拍照的姑娘们走后,他在狄更斯全集里发现了一张1992年的公交车票,塑封好的票根现在压在收款台的玻璃板下。
梅雨季的某个周三,穿红雨靴的小女孩用储钱罐买走了《小王子》。老周找零时给了她一枚2001年的旧硬币,那天关店后他第一次把"转让"的告示从抽屉里拿了出来,又放了回去。路灯亮起来时,整个书店的阴影在雨水里轻轻摇晃,像一本正在合上的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