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前期准备
在开始安装Linux操作系统之前,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:
- 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:根据服务器的用途(如Web服务器、数据库服务器、文件服务器等)和预期的负载量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,如Ubuntu Server、CentOS、Debian等。
- 检查硬件兼容性:确保所选的Linux发行版支持服务器的硬件配置,特别是CPU架构和存储接口。
- 备份数据:在开始安装前,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,以防安装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。
- 准备安装介质:可以是USB启动盘或DVD/CD安装介质,确保其具有最新版本的Linux发行版。
- 网络连接:确保服务器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连接到互联网,以便下载必要的更新和软件包。
二、安装步骤
- 启动服务器并进入安装界面:将准备好的安装介质插入服务器,重启并进入BIOS/UEFI设置,将启动顺序设为从USB或CD/DVD驱动器开始。
- 选择语言和键盘布局:在安装向导中,选择适合的语言和键盘布局以方便操作。
- 分区和格式化:根据需求对硬盘进行分区,建议至少为根(/)分区和交换(swap)分区留出足够的空间。使用fdisk、gparted等工具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。
- 安装基础系统:选择并安装所需的软件包,如SSH服务器、Web服务器(如Apache或Nginx)、数据库(如MySQL或PostgreSQL)等。同时,配置网络设置,包括IP地址、子网掩码、网关等。
- 配置系统更新:设置自动更新以确保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。大多数Linux发行版都提供了定期更新的选项。
- 配置用户账户:创建必要的用户账户和组,设置合适的权限和密码策略。
- 安全设置:安装并配置防火墙(如UFW或Firewalld),以及SELinux或AppArmor等安全模块,以增强系统安全性。
- 性能调优:根据服务器的预期负载进行必要的性能调优,如调整内核参数、优化磁盘I/O、配置内存管理等。
- 完成安装并重启:完成所有配置后,重启服务器以使新设置生效。
三、常用命令与操作
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upgrade
(Debian/Ubuntu系列)或sudo yum update
(CentOS/RHEL系列):更新系统软件包。
ifconfig
/ip addr show
:查看网络接口和IP地址。
ss -tuln
:查看当前监听的端口和服务。
systemctl start|stop|restart|status 服务名
:管理服务(如SSH、Apache)。
useradd
/usermod
/userdel
:管理用户账户。
chown
/chmod
:更改文件所有权和权限。
sed
/awk
/grep
:文本处理和搜索命令。
...等等其他常用命令用于日常管理和维护任务。
... 继续列举更多常用命令及其实用示例 ... (因篇幅限制,此处省略具体示例) ...
... ... 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更具体的内容 ... ...